联系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污染场地修复——土壤淋洗技术

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24-11-21   作者:未知   点击:431次

1.工作原理
 
土壤淋洗(soil washing)是将某种对污染物具有溶解能力的液体与土壤混合,从而将污染物转移至液相以及小部分土壤中的修复方法。该技术包括混合、洗涤、漂洗、粒径分级等步骤,有些装置混合和洗涤同时进行。
 
通常进行淋洗之前需将土壤中的大块岩石以及动植物残枝去除,然后再进行淋洗。通过土壤与淋洗液混合,并通过高压水流或者振动等方法,使污染物溶解或者使含有污染物较多的细颗粒与粗颗粒分离。在经过适宜的接触时间之后,进行土-水分离。较粗的颗粒通过筛网或振动筛等设备移除,较细的颗粒则进入沉淀罐,有时为使细颗粒沉降,需要使用絮凝剂。然后较粗的颗粒进行浮选或者用清水漂洗除去其中夹杂的细颗粒,处理后的粗颗粒可进行回填。最后使用其他方法处理细颗粒以及污水。
 
 
 
土壤淋洗流程示意图
 
 
 
2.适用领域
 
土壤淋洗适用于多种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包括原油、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重金属等。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且能够回收其中的部分金属以及有机物。土壤原位淋洗修复技术对土壤的现场条件要求比较高,要求土壤为沙质或者具有高导水率,并且污染带的下层土壤是非渗透性的,这样才能实现将淋洗液注入已污染的土壤,再用泵将含有污染物的淋洗液抽吸到地面,除去污染物,再将淋洗液回收使用的修复过程。该方法较异位修复方法的缺点在于难以控制污染液流的流动路径,这样有可能会扩大土壤被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影响土壤清洗的效率,因此在采用该方法的时候应该对当地的水文资料有详细的了解。
 
3.典型应用情况
 
对于燃料油、喷气式飞机燃油以及废油的地下储罐泄露,超级基金创新技术评估(Superfu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Evaluation,SITE)项目报告表明,在使用表面活性剂或者加热时,对残余金属和烃类的去除率可达90%~98%;对于VOC等具有较高的蒸气压或溶解度较高的污染物,单纯使用水洗去除率就能达到90%~99%;对于SVOC,去除率相对较低,在40%~90%左右,加入表面活性淋洗剂可以提高去除效率。
 
美国Florida州Pensacol的一个木材处理厂挖出了191000m³的污染土壤。表层土壤主要是木屑,地下主要为砂土,主要污染物为五氯苯酚(PCP)以及杂芬油。土壤经筛选除去直径大于6.5mm的石块和木屑后,PCP的浓度为150mg/kg,总杂芬油为1200mg/kg,五种致癌物质为71mg/kg。修复目标是PCP降至30mg/kg,总杂芬油降至100mg/kg,致癌物质降至50mg/kg。总共进行了20次洗涤,分离出超过90%的颗粒较大的土壤作为清洁土壤。大部分的细颗粒依旧悬浮在洗涤液中。使用不加药剂的清水能够对组分中除杂芬油外的物质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杂芬油含量能够满足要求。
  • :028-86697625
  • :028-86697625
  • :1211200839
  •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388号1栋11层1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