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摸清水生态家底,守护嘉陵江清水
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25-01-02 作者:未知 点击:104次
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水量第二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江水生态考核的重点水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基础上,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十四五”嘉陵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引导地方加快补齐水生态保护短板,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广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率先开展嘉陵江(广元段)水生态调查工作,摸清嘉陵江的水生态家底,为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提供基础数据,持续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一江清水出广元。
为此,广元市生态环境局组建了一支水生态调查与监测队伍,顶烈日、冒酷暑,沿河徒步完成采样,他们的足迹遍布嘉陵江干流、东河、南河、西河、白龙湖等大小河道和湖库,通过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调查监测,形成了一套嘉陵江(广元段)水生态调查基础数据库。
2023年至2024年,广元市以嘉陵江流域为重点,布设40个监测点位,对嘉陵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生态系统开展全面调查与监测,主要包括水环境、水生境、水生物和水资源等4个方面,水生生物监测指标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等;水生境监测指标包括岸带、栖息地和水源涵养区的人类活动、植被覆盖、形态特征,以及水体的水量、流速等;水环境监测指标主要是水质理化指标和沉积物指标。每个季度监测1次,2年共监测8次,累计获取各类监测数据2000余组。
两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广元市嘉陵江流域:
1)水环境质量“优”:嘉陵江(广元段)布设监测点位水质优良,年均值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40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水质类别为Ⅰ类的有15个,占37.50%;Ⅱ类25个,占62.5%;
2)水生物物种丰富:监测到浮游植物6门37属共55种、浮游动物4门48属共62种、底栖动物5门47属共72种、着生藻类6门31属共46种、鱼类7目18科57属共97种、重点保护水生生物13种。
3)水生境状态良好:两岸植被覆盖度达到90%以上,自然岸线保有情况较好;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质量良好;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个,栖息地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总体较低。嘉陵江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分别建有大型水电站3座、10座,对于水体连通性和洄游性鱼类生存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水资源保证充足:嘉陵江(广元段)河流水量充沛,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生态流量达标率常年保持100%,为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次水生态调查是嘉陵江(广元段)覆盖范围最广、调查类群最多、调查技术最为全面的一次水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不仅摸清了嘉陵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本底现状,掌握了重点保护水生生物种类及分布,初步构建起系统全面的水生态基础数据库,为提升水生态保护与管理能力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