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治理

中国是缺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来源:未知   更新时间:2015-11-13   作者:未知   点击:2542次

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缺硒地区。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从东北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中国国土面积72%的地区都是低硒地带,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

  “中国2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约七亿人生活在低硒地区。”杨文婕表示,大部分地区食物中硒含量在0.02mg/kg以下,东南沿海是中国富硒地区,也只有0.10mg/kg,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中国人的食物中尚达不到每天每人40微克以上的标准补硒水平,尤其是缺硒地区人群,更难从食物中达到补硒的目的。”杨文婕说。

  中国科学家接连对中国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中硒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中国是个缺硒的国家。达到国际公布的正常临界值0.1mg/kg的县只有1/3,即中国2/3地区属缺硒地区。其中含量≤0.02mg/kg的占29%,为严重缺硒地区。

  营养学专家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人体中血硒的含量标准值为0.10mg/kg,低于此值就会发生缺硒症。而中国有29%的地区人体平均硒含量在0.02mg/kg以下,属极度缺硒,有43%的地区人体硒含量在0.03mg/kg~0.04mg/kg之间,属于缺硒。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组织建议膳食硒最大安全摄入量为400微克/天。制定了人体日常膳食中应供给400微克硒的标准,而北京市民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为60微克。东北大部分地区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仅有10微克,是心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的高发区。

 “中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日硒摄入量在50~250微克之间。中国2/3的人口严重缺硒,表现在硒摄入量严重不足。中国居民普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中国粮食主要种植地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均为低硒地区,其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从而造成全国性缺硒。”杨文婕讲到。

 

 饮食中的硒能否满足人体需要

  “预防缺硒,首先要找到缺硒的原因。”杨文婕认为,“缺硒原因主要有生理需要量增加、摄入量不足、饮食不当、吸收不良、药物因素及疾病因素。缺硒地区居民如果长期从食物中摄入硒剂量不足或生理需要增加(癌症患者),就应多食些富含有机硒的食物。

  “硒在机体组织中的分布随硒摄入量的不同而异,与硒的化学形式关系不大。一般说来,肾、肝、胰腺、垂体和毛发中的硒浓度较高。肌肉、骨骼和血液中的浓度相对较低,脂肪组织中浓度最低。”杨文婕表示:“性生活过频的男子,其发硒和血硒含量偏低,因为精液中的硒代氨基酸将硒随射精而排出体外。当食物供硒不足时,成年男子最易出现硒缺乏症而导致的各种疾病,所以成年男子每日勿忘补硒。”

  “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硒主要来源于食物中。”杨文婕说,“根据对食物中含硒量的测定数据,食物中含硒量可得出以下排序:动物内脏>海产品>河鱼>蛋>肉>蔬菜>水果。含硒量高的动物内脏及禽蛋所含胆固醇也高,人们不宜多食;虾、蟹等海产品的硒含量高,但利用率低;蔬菜和水果的硒含量低,对人体所需硒摄入量影响不大。”

“而且食物在精制过程中会损失50%~75%的硒。”杨文婕进一步解释道,“因此,靠天然食物中的硒,一般仅能满足人体正常新陈代谢需要,保证人们不得缺硒病。而对健康人预防癌症等疾病、患者需要硒协助战胜疾病,都必须依赖于‘额外的’强化补硒。”因此杨文婕也建议:追求健康的人们,除应注重在常规饮食中摄入硒元素,还应寻找好的、安全性高的硒制品来补硒。

  • :028-86697625
  • :028-86697625
  • :1211200839
  •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388号1栋11层1178号